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已引起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早期干预可显著提升AD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屏障作用血浆中AD标志物的浓度低于传统免疫检测的检测下限,当前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或脑脊液生化检测,存在成本高、需特殊设备、标本难获取等问题,无法满足早筛需求。从疾病检测的标志物和检测技术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二者呈相互促进式发展,即任一方的突破将引起另一方的飞跃。具体的,基于现有技术挖掘临床价值明确的低丰度血浆标志物并进一步基于标志物开发新型检测技术是推动临床检测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日,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发表题为“Highly Accurate Blood Tes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omparable or Superior to Clinical CSF Tes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亲和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血浆中%p-tau217(217氨基酸磷酸化tau的占比),取得了与以脑脊液为检测对象的两款商品化试剂盒(FDA批准)相同的诊断效能。
该研究配对采集患者的血浆和脑脊液,分别通过亲和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血浆中%p-tau217(217氨基酸磷酸化tau的占比),和使用FDA批准的两款脑脊液样本检测试剂盒分析脑脊液(淀粉样蛋白42/40,Fujirebio,p-tau181/淀粉样蛋白42,罗氏)。该研究纳入了两个独立队列,分别为瑞典1422名以及美国337名患者。研究结果表明,Aβ PET 状态分类能力方面,基于血浆%p-tau217的检测与基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标志物效能相当,AUC均在0.95至0.97之间。而在tau-PET分类方面,血浆%p-tau217 表现更优,AUC为0.95–0.98。
该研究组合现有检测技术成功挖掘并评价血浆低丰度标志物%p-tau217在AD诊断方面的价值,不仅为血浆低丰度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说明开发超敏免疫检测对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检测极为重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869-z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Medicine》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