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首页>科技动态

科学家开发血浆EBV DNA片段组学与定量分析技术,显著提升鼻咽癌风险预测能力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31日  浏览次数: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高度相关的恶性肿瘤,在亚洲地区尤为高发。血浆中源自癌症的 EBV DNA 是用于癌症检测、预后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尽管血浆EBV DNA检测已被用于筛查,但约有5%的EBV DNA阳性个体并无肿瘤,导致大量不必要的内镜和MRI检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与患者心理负担。而且传统PCR检测仅反映EBV DNA的瞬时载量,现有技术难以识别哪些EBV DNA阳性者未来会发展为癌症,因此亟需更精准的分流技术以优化筛查策略。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团队在《Cancer Cell》发表了题为“Fragmentomics profil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rediction of futur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EBV DNA片段组学分析的新方法,可显著提升未来鼻咽癌风险预测能力,为液体活检技术在癌症早筛中的应用开辟新路径。

该研究基于一项纳入2013-2016年招募的20174名无症状男性的前瞻性筛查队列,并通过PCR检测血浆中EBV DNA含量。4年后对其中17838人进行第二轮筛查,发现7例来自初次筛查中EBV DNA阳性但当时未确诊NPC的患者。研究团队对首轮血液样本进行靶向EBV测序,以解析出提示不同患病结局的早期EBV DNA的片段组学特征,包括定量分析以及片段组学特征,如大小、末端基序及基于片段组学的甲基化分析(FRAGMA)。结果表明NPC患者的EBV DNA具有以下特征:占靶向 DNA 片段总数的比例高;呈单核体大小模式,峰值频率约为 160 bp;存在特定的末端基序特征,尤其是CC和GG基序显著缺失;CGN/NCG基序比例异常。因此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这些分子特征在预测未来NPC风险的能力,发现与PCR检测EBV DNA阴性的个体相比,联合分析使高风险人群的鼻咽癌相对风险跃升至87.1倍。

本研究表明,NPC高风险人群的血浆EBV DNA在数量、片段大小分布、末端基序及甲基化状态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基于血浆中EBV DNA的片段组学分析和定量检测,可精准筛选出患癌高危人群,显著提高对未来鼻咽癌的预测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从而优化癌症筛查策略。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5.02.002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Cancer Cell》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