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首页>科技动态

我国科学家发现外泌体中sncRNAs可作为胃癌检测的新型标志物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8日  浏览次数:


胃癌(G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缺乏高灵敏度生物标志物是限制GC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筛选GC早期生物标志物,有望提高GC生存预后。外泌体(EVs)可稳定携带肿瘤相关RNA分子,其中小非编码RNA(sncRNAs)在癌症进展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并且这类RNA分子在外泌体中高度富集,其高稳定性及与疾病进程的动态关联特性,使其成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发表了题为“Non-canonical small noncoding RNAs in the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novel biomarkers in gastric cancer”的文章。研究团队利用PANDORA-seq全景测序技术,首次在血浆EVs中发现了两类非经典小非编码RNA——rsRNA和tsRNA的分子图谱,并从中筛选到了3种rs/tsRNA组成的分子组合,其在早期胃癌中表现出优异的诊断效能,有望实现GC早期诊断。

该研究首先收集了G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份的血浆EVs标本,对其进行PANDORA-seq全景测序,最终得到了197个miRNAs,519 piRNAs,12,789个rsRNAs,1,553个tsRNAs和787个snoRNAs。通过收集24份GC患者和24份健康受试者的血浆EVs标本,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的10个sncRNAs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有6个sncRNAs在GC患者的血浆外泌体中出现表达水平升高的趋势。用262份GC患者和310份健康受试者的血浆EVs标本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其中3个sncRNAs能够有效区分G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S2(AUC 0.86;灵敏度为79.72%,特异性为82.63%),S7(AUC 0.73;灵敏度为54.55%,特异性为88.62%),S10(AUC 0.86;灵敏度71.13%,特异性86.23%)。将这3个标志物进行组合分析可以发现,AUC可达0.91,灵敏度80.42%,特异性87.43%。并且,即使在早期胃癌(I期GC)患者中,其AUC仍可达到0.88,灵敏度80.42%,特异性81.44%。通过开发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标志物临床潜力的评估,结果发现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物标志物(CA19-9:AUC 0.7)相比,该组合模型的诊断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AUC 0.95)。

该研究发现的三种sncRNAs在检测GC方面表现出较优的诊断价值,即使是早期GC患者中,仍能有效区分GC患者和健康人群。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EVs来源的非经典sncRNAs的胃癌早期诊断模型,为液体活检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提高GC的早期检出率。




论文链接: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5-01689-z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