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约占90%。局部晚期ESCC的标准治疗是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在新辅助治疗后,约40%的患者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即无癌残留),这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食管切除术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若能在术前识别这类完全缓解的患者,或可避免创伤巨大的食管切除手术,转而实施“主动监测(Watch and Wait)”的保器官策略,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临床反应评估(CRE)主要依赖内镜活检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其在检测分子残留病灶(MRD)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性。
近日,来自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上发表题为“ctDNA detects residual diseas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guides 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基于ctDNA的MRD检测整合至食管癌nCRT管理,首次证实了ctDNA检测MRD在术前保器官患者筛选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中的双重临床应用价值。
该研究纳入了132 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根治性手术。研究团队对连续血液样本进行了基于肿瘤信息的个性化 ctDNA 检测组合和固定组合检测,个性化定制 ctDNA 检测的敏感性(99.2%)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91.2% 和 61.6%)。而将个性化ctDNA检测与CRE结合后,预测non-pCR的敏感性从78.4%~80.7%提升至92.0%~93.2%,假阴性率从传统方法的19.3%~21.6%降低至6.8%~8.0%。此外,ctDNA阳性患者接受辅助免疫治疗比未接受者显著改善无病生存期 (P=0.022; HR=0.34),而ctDNA阴性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辅助免疫治疗,其无病生存期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将基于ctDNA的MRD检测整合到食管癌新辅助围手术期管理,不仅在术前筛选适合保器官策略的患者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也在术后风险评估和辅助治疗决策中提供了指导价值。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5.102334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和立场,仅供参考。